最近到過秦國曼谷 Blue Elephant Cooking School 兩次, 第一次在2017年的5月, 跟他們上了大半天的私人料理班課程, 學了如何掌握椰漿的烹調方式, 當然還有一些較為冷門的秦國菜. 其實這些年來每隔幾個月便會到秦國旅遊一次, 但一直都沒有到過Blue Elephant, 可能是感覺太touristy, 太老外吧. But wait wait wait, 我自己何防不是一個遊客, 一個老外呢? 自從在5月到過Blue Elephant之後, 觀感大大的改變了. 而經過他們的悉心安排下, 我在2017年的9月再飛到曼谷, 跟他們學了三款古代的秦國食品, 而最特別的就是這三款食品都是跟葡萄牙有淵源, 據說是在1656年從葡萄牙傳入到當時的Siam ( 暹羅 ). 先講講歷史吧! King Narai 是當時暹羅的王帝, 在他在位期間 ( 1656 – 1688), 他努力的去建立外交關係, 更加雇傭了當時的一位希臘籍探險家Constantine Phanlkon 專責外關問題, 深受King Narai的信任和愛載, 經常的自由出入皇宮. 而Phanlkon 後來娶了一名叫 Marie Guyomar de Pinha 的葡萄牙女子, Marie精湛的廚藝深得王帝及宮廷上上下下的讚賞, 就是她將椰漿, 雞蛋, 牛油和麵粉引入到秦國料理, 成為秦國宮廷的精緻美食, 而我今次就學了Kanom Mor Kaeng Tua, 咖哩酥 和 Kao Niew Sangkaya 三款跟葡萄牙有淵源的菜式, 真的是大開眼界. ( 好了! 我用了2小時在網上做的有關資料搜集用以上幾句文字便sum up 了. 如果想聽多一些, 下次上我cooking class 時歡迎問我啊! ) 所以這3款食物並不在Blue Elephant的料理班內容裏, 當我向Blue Elephant的創辦人Chef Nooror提出有關查詢時, 她毫不考慮便答應了我的要求, 而且更安排了行政總廚 Chef Chalermpol 和料理學校的首席導師Chef Channon負責教我. 今次到Blue Elephant 上堂真的是獲益良多, 不但使我更明白澳葡菜的源頭和演變過程, 在烹飪的技術層面上我有更深入的體會, 例如接觸到秦國人用蓮藕粉來做酥皮的方法, 我也打算用這方式去創作一些新派澳葡料理. 課堂的尾聲時, …
網上食譜 vs 料理班
Cooking Class 就像一個show ,一個 presentation。而我卻喜歡這個presentation 是一個雙向互動的 presentation。 我也不喜歡把自己視為一個對廚藝擁有profound knowledge 的達人,我只是一個很酷愛烹飪的人。要做一個受歡迎的cooking instructor ,也需要有一個很高的EQ,懂得如何把上堂的氣氛做得輕鬆,因為client 來上課是尋開心啊!
The Hundred Foot Journey
我是一名書控,這幾年內都養成每月看一本書的習慣。雖然這幾個月看書的品味好似轉移到一些烹飪的書,但我还是「書不離身」,自己的背包總是放了每個月的must read book , 而這本must read book 回到家后則總會被放到我的牀邊。
Blogger? Cooking Class 導師?
“One day you will wake up and there won’t be anymore time to do the things you always wanted” Paulo Coelh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