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五是照顧小時候媽媽的工人,我在第二本食譜書也有介紹她用牛奶來做的一道雞湯菜式。今次我特意再重新演繹阿五的食譜,再加了一些自己的元素,將它變為一碗很有「實在感」的粟米雞湯。對的,食材簡單、做法也是非常簡單,但這鍋湯的意義卻毫不簡單。
雜碎 “Chop Suey”
每次在倫敦或三潘市,我都喜歡到唐人街走一走,不是去吃點心或喝bubble tea,而是走到那間裝修普普通通的唐餐館,吃非常地道的「鬼佬唐餐」。某些菜式經過歲月流逝也許變得不太顯眼,但我卻特別鐘情於「雜碎 Chop Suey」。翻查歷史文獻,有傳「雜碎」是於清朝期間由中國傳到美國舊金山 (即三潘市),深受當時從中國去到美國做苦工(俗稱「賣豬仔」)的人們喜愛,一些肉碎、青菜和茨汁就是他們的comfort food。而「雜碎」也慢慢的得到外國人的認識和喜愛,在70-80年代,「雜碎Chop Suey」也成為當時唐人街的5大名菜。